宿城区洋北街道:头雁竞飞带共富,项目互比促振兴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有关要求,宿城区积极响应决策部署,抓好全区“头雁竞飞”振兴村集体经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区各镇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组织开展“项目擂台赛”观摩评比活动,围绕“四比四看”内容,采取现场观摩、展板介绍、课件展示等不同形式,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擂台”对决,排出名次,择优推荐参加区级“项目擂台赛”。
本期擂台赛主场
洋北街道位于宿城区东南部,东接洋河新区郑楼镇,西连南蔡乡,南临洋河新区,北毗项里街道,行政区域面积43.85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现辖蔡河、船行、涧南、七里、下口、友爱、张庄7个村和荣昌、槐树2个社区。近年来,洋北街道紧紧围绕服务港区发展、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全力打造“两河明珠、开放口岸、港通四海、瓜香满城”现代化港城。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增幅14.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增幅7.5%,获批省级文明乡镇、省级生态示范镇、省级卫生乡镇。
擂台赛主题
8月15日,洋北街道开展“头雁竞飞”乡村振兴项目擂台赛。街道三套班子领导、“一办七局一中心负责人”、驻村干部以及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活动。通过此次擂台比武,帮助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寻找差距、发现不足、开拓思路,进一步增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激发党组织书记带领班子队伍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船行村
张庄村
七里村
蔡河村
槐树社区
友爱村
荣昌社区
下口村
洋北街道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依次进行PPT汇报讲演,围绕各村(社区)“强村项目”开展情况、推进计划及如何振兴村集体经济的思路等内容进行报告,通过擂台比武展示风采,相互“比学赶超”。
孟华
加强全局谋划,找准定位,挖掘现有资源,发展服务业,打造社区品牌。
孙微
聚焦自身特色,充分利用地理、交通等优势,以项目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王彬全
加强人才培训,推动失地农民转为企业工人,进一步挖掘能人带领致富。
韩景
围绕项目做文章,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加强小区公共空间治理和管理。
吴海军
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做好保障服务、帮办服务和跟踪服务。
陈小方
要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范景翔
以“头雁效应”释放“群雁效应”,结合村实际挖掘乡村振兴资源,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杨林
要发挥优势,盘活资产,进一步压实责任,深入推进家门就业。
沈炜
要充分运用好现有资源和政策,壮大村集体经济。
各村(社区)汇报结束后,由驻村(社区)领导进行点评,街道三套班子领导、“一办七局一中心”负责人和驻村干部进行现场打分。最终,张庄村、七里村、下口村分别获得此次擂台比武的前三名。
下面请一起看
擂台赛前三名
张庄村、七里村、下口村
张庄村全面整合村集体现有资源,积极引进中小企业,让闲置资产“活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将原张庄小学场地盘活,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名和集团和来阳钢管每年的土地租金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拍卖华宝米厂残值82万余元,将整理好的厂房进行出租,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余元。
七里村当前属于土地征用的重点村,涉及铁路铺设以及项目建设等方面,七里村“两委”干部抓住机遇,积极为村集体创收。与港区结对艾科土地平整项目约70亩,平整土地4万余方,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与中铁二十四局签订铁路专线便道铺设项目3.5公里,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下口村“家门口就业车间”标准化厂房位于下口村党群服务中心西侧,利用十三五扶贫资金建设,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入驻宿迁洋铭服饰有限公司与宿迁鼎胜直流电器商贸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分别从事内衣生产和低压风扇生产销售,带动村内留守妇女就业30余人,实现集体收入10万元左右。
现场点评
洋北街道党工委书记 徐建
一是要做好群雁带头人。党组织书记作为村(社区)“一把手”,肩负振兴集体经济重任,要做好带头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二是要围绕主线抓发展。聚焦服务港区、企业、居民,结合各村(社区)实际情况,搞好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做优服务赢得民心。
三是要聚焦发展引项目。紧跟港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依托港区资源优势和各村现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引进一批好项目落地生根。
四是要解放思想敢尝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敢为人先的闯劲,创新发展的思路,充分挖掘并整合本村的人力、土地、资金等资源。
五是要转变思维强管理。聚焦村集体经济增收发展思路,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多思考、多谋划,做精做优强村项目。
六是要守住底线不越线。要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中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为民底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宿城区围绕
“两倍增一清零”目标
坚持党建引领、因村施策、上下联动
让全区强村富民取得最大实效
来源:先锋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