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下去女子竟被送医抢救
......
宿豫一非法医美机构被查
处罚66000元
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
![]()
图源网络
2月28日下午,宿豫区卫生健康局接区公安部门协查通知“宿豫区运东大道某生活美容店内有顾客在注射美容产品时发生休克,并送医抢救”。经调查发现,行医者卓某某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擅自开展诊疗活动(为樊某某注射“胶原蛋白填充”),属非医师行医,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十三条第四款等规定。卓某某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对其作出:罚款人民币660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卓某某对该行政处罚结果予以认可并于日前缴纳了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十三条第四款“未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医疗器械,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本案是典型的未取得相关医学资质人员开展医疗美容致消费者伤害案件。医疗美容活动属于诊疗行为,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美容场所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开展执业活动。医美从业人员必须是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及执业证书,并具备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的执业医师和护士。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器械需符合国家规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美容需求高涨,美容行业蓬勃发展。但美容行业鱼龙混杂,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具有本质上区别,非法医学美容致畸致残现象屡见不鲜。某些生活美容从业人员往往不具备医疗专业知识,也未接受过系统的医疗美容领域法律知识培训,对医疗美容行为的种类、危害认知不清晰,为获得高额利润,触犯了医疗美容的红线。非法医疗美容往往隐匿性强,查处难度大。有的甚至通过微信等网上预约到宾馆内实施非法医疗手术,消费者健康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近日,我省启动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开展医美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违规开展肉毒毒素注射、激光治疗等行为。本案的查办彰显了卫健部门对上述违法行为坚决打击的态度和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的决心。我们也提醒医疗美容机构、生活美容机构要加强医疗美容领域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学习,提高从业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广大爱美人士请选择正规美容医疗机构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如发现非法医疗美容行为或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应保留有效证据,及时向卫健部门举报,共同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健康发展。来源:宿豫发布
免责申明:本文内容由用户发表,不代表宿迁零距离观点和立场,如有违规/侵权内容,请联系宿迁零距离客服微信:4665360,商家合作请联系微信:250052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