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人注意!千万别这么洗澡
最近的天气就一个字——热
出门随便干点事儿就汗流浃背
一天下来,全身黏糊糊的
此时最想做的只有一件事——洗澡
回家如果不马上洗个澡
简直坐立难安
然而,洗了这么多年澡
你真的洗对了吗?
图源网络
这些洗澡误区
一定要注意
1. 出汗时冲凉
夏天从室外回来或者刚运动完,身上往往一身汗,不少人会一头钻进浴室,冲个凉水澡。这个习惯对心脏和大脑来说,都很危险:
大量出汗时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凉水容易刺激心脏血管突然收缩,伴随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肌梗死;
冲凉水澡,还可能导致头部血管收缩,造成头晕、头痛、眼前发黑。
2. 洗澡太磨蹭
长时间洗澡会使皮肤血管持续扩张,大量血液涌向体表,导致脑部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容易引发头晕、心慌,甚至心律失常或晕厥。
3. 洗澡时间没选对
在错误的时间,比如饭后、酒后、运动后或过度空腹时洗澡,会给心脏带来压力。
刚吃饱就马上洗澡,这会分散体内原本用于消化的血流,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肚子饿时洗澡,血糖往往偏低,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的状况;
喝了酒立即去洗澡,酒和热水的刺激,会导致体表血管扩张,大量血液从内脏转移到体表,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会因此出现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运动后马上洗澡,身体在受到热水刺激后,会导致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扩张,使流向肌肉和皮肤的血液进一步增加,导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是心脏和脑部。对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来说,很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急性发作。
4. 洗澡时门窗紧闭
许多人洗澡的时候喜欢紧闭门窗,这会导致浴室内闷热缺氧。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感到胸闷、心慌,心脏供氧不足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5. 水温过高或过低
水温过高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可能会让人感觉心慌,甚至诱发心律失常。而水温过低,则会使血管骤缩、血压陡升,心肌供血不足,易引发心绞痛等。
6. 洗后贪凉
洗澡之后,我们身体的毛孔会张开、血管扩张,这时如果立刻吹空调或冲冷水,温差刺激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血压、心率随之波动,可能诱发心绞痛。
夏季洗澡
有两个关键词
一般情况下,洗澡建议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内,冲澡可控制在5分钟左右,老人或心脏功能不佳者应酌情缩短。如果洗澡的同时要洗头,建议先洗澡,洗好后穿上衣服,打开浴室的门或者窗户之后再洗头,这样不至于长时间缺氧,从而引发头晕。
心脏不好的人,尤其老年人,长时间站立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容易晕倒、滑倒。不妨坐着洗澡,既节省体力,又不用担心滑倒。
洗澡应与吃饭至少间隔1小时,饮酒者最好等酒醒后再洗。
跟其他季节不同的是,夏天洗澡之前身上容易有汗。身上有汗珠时不宜洗澡,更不能洗凉水澡,应稍微休息,等汗收了再用温水冲澡。
一般来说,运动结束后20—30分钟,体温基本能恢复正常,汗液基本蒸发,血液恢复正常流动,这时洗澡相对更为安全。
来源:生命时报、健康时报、中国医学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