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城管:智慧赋能,垃圾分类更高效
从居民家门口的智能投放站到指挥中心的实时监控大屏,从可回收物积分兑换到二手物品循环交易,宿豫区城管局加强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后端监管全链条智慧化管理,垃圾分类逐渐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城市文明的“新风尚”。
“以前垃圾桶就放在单元楼门口,夏天味道很重,居民都绕道而行。现在有了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小区环境整洁多了。”豫新街道庐山社区景尚佳园小区居民蔡女士的感受,道出了智能设备带来的直观变化。
在宿豫区,这样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已成为居民小区的“标配”。外观简约时尚的投放站集成了除臭去味、实名溯源、智能称重、满溢报警、高压冲洗等多项功能,居民通过免费办理的积分账号,可选择手机号码、刷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登录,轻松完成垃圾投放、积分累积、在线兑换和现金提取。投放后,居民还能通过设施大屏、手机终端等实时查询投递类别、数量及积分明细,清晰掌握自己的分类成果。
截至目前,居民小区已实现智能投放站及配套设备全覆盖,994台智能设备服务着8.68万户可回收资源用户。从“撤桶并站”取代传统垃圾桶,到智能识别引导精准分类,再到前端设施的智慧化升级,不仅解决了垃圾异味、投放混乱等问题,更让居民参与分类的门槛大幅降低。
垃圾收运是垃圾分类链条的“中间枢纽”,其效率直接影响全流程效果。宿豫区城管局以“智慧环卫”平台为核心,通过科技手段优化中端收运环节。
所有转运车辆均安装GPS设备,与垃圾分类指挥中心实时联动,管理人员可在平台上全程监控清运人员在岗状态、作业路线、车辆运行,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迅速实现远程应急调度。同时,通过“小站并大站”的集约化改造,利用金沙江路智能环卫服务中心,将分散的收运点整合升级,配合智能调度系统,让垃圾从小区到中转站的运输更高效、更规范。
“智能探头能对乱丢乱放行为抓拍引导,也能实时监测垃圾滞留、满溢问题,我们通过平台远程调度转运力量,确保及时清理。”垃圾分类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谢甜甜介绍道。从前端投放数据到中端收运动态,智慧化手段让“投”与“运”实现“无缝衔接”。
在宿豫区垃圾分类指挥调度中心,一块实时更新的大屏上,电子地图标注着全区智能设备分布,数据面板滚动显示当日投放量、可回收物种类、转运车辆轨迹等信息——这是融合“智慧城管”与大数据技术构建的全程监管平台。
平台整合源头分类、中端转运、末端处置全环节数据,涵盖实时统计、用户行为分析、电子地图监管等功能。通过智能垃圾房的视频传输、再生资源设施的物联感知,运营人员作业状态、垃圾处理流向等数据实时上传,形成“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可追溯链条。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垃圾分类设备通过不同终端接入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分类指导、政策调整、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这种“数据跑路”替代“人工巡查”的模式,不仅让监管更精准,更推动垃圾分类从“经验管理”转向“数据决策”,真正实现“一屏观分类、一网管全程”。
“环保驿站”与“循环商店”的打造,让分类行为与资源循环形成闭环,居民投放可回收物获得的积分,可在驿站兑换生活用品,也能在“循环商店”参与二手物品交易。截至目前,“循环商店”已完成1565笔交易,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宿豫区城管局推动实施“三员四促”制度(一个小区配备一名指导员、一组管理员,通过每日智控、每周量化、每旬约谈、每月交流,实现垃圾分类长效管理),让智慧化手段与人性化服务形成合力,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同时重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今年已累计召开业务培训会8次、实施专题宣导活动25次。
从前端智能投放的便捷性,到中端智慧调度的高效性,再到后端数据监管的精准性,宿豫区城管局以智慧赋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让市容市貌更整洁,为市民创造更具品质的生活环境。
来源:宿豫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