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宿豫运河文化,领略千年古河新韵
“唱得太好了,再来一曲!”在宿豫区苏北大鼓专场巡演活动现场,表演者葛修彬手持鼓槌,以浑厚有力的唱腔、生动鲜活的地道方言,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赢得阵阵掌声;在宿豫区水之美术馆的主题展览中,一幅幅笔精墨妙的书画作品犹如时光的画卷,生动述说着这片土地的蜕变故事;“运河书场”内,“戏从运河 曲向东歌”非遗戏曲专场演出活动正在开展,婉转唱腔萦绕耳畔;运河主题文创展位前,非遗特色手工艺品让游客爱不释手……这些属于宿豫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拉开了人们探寻千年运河在宿豫焕发新生的序幕。
京杭大运河宿豫段
北起宿迁闸
南至仰化镇复隆村
全长约39.7公里
既是“母亲河”
更是承载历史与文化的生动史书
近年来,宿豫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一线一岸”整治,在生态修复与绿化提升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以中运河风光带为例,按照“滨湖绿带、生态滞留、水岸花溪、地被花海” 的设计理念,实施了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生态修复、绿化提升65万平方米。如今的中运河风光带,已然成为一条生态景观走廊,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让人流连忘返,也让运河文化有了更直观的展示载体。
附近居民王大爷说:“以前河边环境差,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我每天都来散步,看着这美景,还能感受到运河的文化气息,心情特别舒畅!”
此外
宿豫还积极引入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实现生态与景观协调统一
呈现出一幅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
动人画卷
大运河宿豫段沿线
留存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它们如同岁月的见证者
静静诉说着运河的沧桑变迁
是运河文化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
建于2014年8月的宿迁水利遗址公园,占地7.5万平方米,是苏北最大的水利遗址公园。先后获得“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最美运河地标”“宿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它既是宿迁治水历程的展示窗口,也是运河文化传播与水情的教育阵地,园内10余个景点满满运河元素。游客李女士赞叹:“在这里能感受先辈治水智慧,更懂大运河文化的珍贵。”
始建于1975年的老粮库
改造后成为
中运河老粮库文化创意产业园(运河玖库)
9栋红砖粮库保留工业风貌,注入文化创意,“运河书场”演绎民间故事,“玖库书屋”促进文化交流,“水之美术馆”回望运河历史,成为宿豫人乡愁记忆与运河文化创新转化的见证。
大运河孕育的宿豫非遗,活力满满。顺河舞龙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流传于宿豫区的顺河、豫新、下相街道及周边地区,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表演“二龙戏珠”“八字舞龙”“龙晒翅”等二十多种套路,深受宿豫区及周边地区群众喜爱。2023年11月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同为省级非遗的淮红戏由“淮红调”发展而来,相传明末清初已形成,淮红戏由说唱艺术逐渐演变成戏曲,故有“百曲”之称,其剧目丰富,唱腔柔润优美,曲调清丽委婉,如同运河流水般婉转悠扬,深受宿豫人的喜爱。
宿豫区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将优秀作品创作生产作为中心任务
紧密围绕
运河文化、项羽文化、红色文化等
独具魅力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精心组织创作力量
让运河文化在文艺作品中焕发新光彩
宿豫区推出的“运河东岸”系列主题活动,从光影、声音等多个维度,为运河文化添上浓厚一笔。2025年,共有17部作品入选“宿迁出品”计划库。原创歌曲《第一江山》融入运河元素,在多平台传播,播放量破500万。歌曲《我家住在运河旁》《江河湖海唱江苏》《一号桥向东》等多部运河主题精品作品,在各级媒体发布,累计试听量超300万。2024年,《我家住在运河旁》代表江苏参演世界大河歌会,用优美的歌声向世界展现了大运河精神的现实价值。
近年来,宿豫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打造“运河东岸文艺嘉年华”特色文化品牌,让高品质文化浸润百姓日常生活。今年以来,“豫悦读书”活动、夏日市集、啤酒节等轮番上演;中运河老粮库文创园举办文旅推介官赛事、非遗展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戏曲汇、读书记,让老粮库焕生机。
市民李女士说:“现在家门口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既能看演出,又能了解运河文化,生活特别充实!”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
充分释放其文化价值
宿豫区积极推进一系列
重点文化项目建设
让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宿豫区列市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2个,为宿迁森迪野生动物园项目、宿连航道水系影响工程,其中宿迁森迪野生动物园入选2025年江苏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名录,作为宿迁苏北地区最大动物主题文旅项目,打造集动物观赏、互动体验、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森迪野生动物世界于2025年8月21日正式开园。开园前4天总入园人数超10万人,不仅点燃了市民朋友的旅游热情,也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大运河,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河流,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未来,宿豫区将继续秉持保护与传承并重、创新与发展同步的理念,深入挖掘运河文化价值,让千年运河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区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宿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