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长杯”见证校园足球蓬勃生长
绿茵场上,少年意气风发;奔跑之间,梦想蓬勃生长。目前,宿迁市2025年“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赛程已过半,全市多所学校的足球小将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奋勇拼搏,以日渐精湛的技战术水平和永不言弃的竞技精神,勾勒出宿迁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这场赛事不仅是青少年体育竞技的集中展示,更是宿迁市教育系统多年来深耕足球青训、全面推进体教融合的成果缩影,彰显着“以球育人、体教共生”的育人理念。
体系筑基:织密全域覆盖的足球培育网络
足球梦想的生根发芽,离不开完善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宿迁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构建起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的全链条足球培育架构,让足球启蒙贯穿成长全程。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1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48所,形成了“幼有启蒙、小有特色、校有品牌”的良好格局。其中,宿豫区教育局牵头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宿豫区成功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以区域示范引领全域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
师资力量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核心动能。宿迁始终重视足球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培训,年均培训足球教师超40人次。如今,全市已累计培育注册B级教练员2名、C级教练员18名、D级教练员70名、E级教练员69名,159名专业教练员组成的“金牌教练团”,将科学训练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校园足球发展注入专业力量。
校社联动:两所特色学校的青训实践样本
“大雨天冒雨练,三伏天顶着太阳练,虽然苦,但我真的爱足球!”宿迁市实验小学足球队队长王思喆的话语,道出了少年球员对足球的执着与热爱。在此次“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甲组决赛中,他的关键进球帮助球队锁定冠军,这份荣耀的背后,是学校自2012年起搭建的完善青训体系在持续发力。
宿迁市实验小学构建“低年级打基础、高年级练战术”的梯队培养模式:一至五年级聚焦协调性、奔跑能力及带球、传接球等基本功训练,三、四年级球员即可登上“区长杯”“市长杯”赛场积累实战经验,六年级则针对性强化技战术配合。每天放学后一个半小时的固定训练从未间断,“校长杯”班级联赛、足球主题征文、足球文化节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让足球文化深度渗透校园每个角落。如今,学校已组建6支男女足球队,近200名学生参与其中,累计向省队输送多名优秀球员,成为全市校园足球梯队建设的标杆。
“我从一年级开始踢球,现在六年级了,足球让我认识了好多朋友,还让我的身体更棒!”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小学足球队前锋冯雨彤在此次“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小学女子甲组比赛中表现亮眼,助力球队拿下冠军。对她而言,足球早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
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小学自2013年起深耕青训十二载,构建“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足球队形态,形成“全员参与、梯队培养、精英选拔”的良性机制。每天晨训、放学后训练加周末赛事实训,确保球员日均训练时长不低于一个半小时。十二载深耕细作,结出累累硕果:学校累计斩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百余项,成功承办“全国体校杯”“省长杯”等20多项省级以上重大足球赛事;2025年苏超宿迁队10名球员、宿超28名球员均出自该校青训中心;此次“市长杯”更是包揽三项冠军,创下校史最佳战绩。“我们致力于让足球融入阳光体育的每个环节,不仅培养精英球员,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足球中感受快乐、学会协作、收获成长。”该校校长刘青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体教融合,让足球育人成果惠及更多学子。
梦想远航:以赛事为桥绘就校园足球发展新蓝图
从“市长杯”的绿茵赛场到“省长杯”的更高舞台,从校园里的趣味训练到“苏超”“宿超”的职业启蒙,宿迁校园足球正以教育体系为根、以赛事活动为脉,走出一条“普及与提高并重、体教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159名专业教练员的悉心指导、148所特色学校的广泛覆盖、“满天星”训练营的精准培育,共同构筑起足球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市长杯”不仅是一场竞技赛事,更是宿迁教育系统推进体教融合、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系统化的青训体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和常态化的赛事机制,宿迁正让足球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让绿茵场成为培育新时代少年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的重要阵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更多足球梦想正在生根发芽,更多少年正通过足球收获健康体魄与阳光心态,宿迁校园足球的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市教育局体卫艺教处、速新闻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