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代码为舟,赴创新之约!马陵中学陵智少年谈编程
编者按:
成长是一场向光而行的旅程,每个少年心中都蕴藏着探索未知的火种。在马陵中学这片孕育梦想的沃土之上,高二25班的仝名轩同学以责任为帆、以坚持为桨,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感受代码背后的青春力量,见证一名“陵智少年”的精彩成长与蜕变。
陵智少年风采
陵智少年:仝名轩
我是高二25班的仝名轩,始终在学业与科技的双向赛道上奋力奔跑,更在探索未知中践行着“追光者”的初心。从高一时面对英语学科的迷茫与挫败时不馁,到如今带领团队攻坚Python编程、完成自动寻迹灭火小车,这段成长轨迹正是我“从挫折中汲取力量”的生动注脚。
用代码书写科技梦想
在这次校园科技节上,我带来的自动寻迹灭火小车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每当有人问起这个小车的设计初衷,我总是难掩兴奋:“它主要用来模拟在迷宫或密闭空间等复杂环境下,自主寻找火源并完成灭火任务。最让我自豪的是,它不仅能敏锐识别预设路线,还能精准定位火源,就连角落里的明火也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
谈及技术实现,我和团队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我们选用Arduino作为主控板,它就像小车的“大脑”,需实时处理来自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我编写的Python算法,小车能够自主做出前进、转向等决策,并精准控制灭火风扇。听起来简单,背后却是无数个日夜的潜心钻研:从最初的代码架构设计,到中期的传感器灵敏度调试,再到后期的路径优化测试,我们团队前后进行了近百次改进。过程中最棘手的难题是,如何让小车在快速行进中既能稳定循迹,又能准确识别火源。后来我们引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成功把响应时间控制在了0.5秒以内。
沃土育梦,携恩前行
我特别感谢学校搭建的科技节平台,让我能把编程爱好变成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在这里,我更要郑重感谢郑清青老师。记得有一次调试持续至晚上十点,郑老师始终陪着我们分析数据、寻找解决方案。在我几近放弃的时候,是郑老师的鼓励让我重新燃起斗志。
作为项目组长,我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有人负责硬件组装,有人专攻算法优化,有人专注测试记录。正是靠着大家的默契配合,我们才能在有限时间里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以编程为舟,渡智能之海
决赛那天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当我们的“智能战车”在赛道上敏捷循迹、稳步前行,精准熄灭终点火焰的瞬间,全场响起的掌声让我热泪盈眶。所有的熬夜调试、反复修改,在那一刻都有了意义。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从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智慧的结晶;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持续精进的必然结果。展望未来,我计划深入已有清晰规划——进一步研究机器学习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希望力争明年开发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升级版智能车。科技创新之路虽有挑战,但我会坚定走下去,用以技术创造价值,用代码书写为笔、代码为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答卷。
【家长寄语】

孩子,看到你成长为在科技舞台上自信闪耀的追光者,我们倍感欣慰。愿你在未来的征途上,永远保持这份探索的勇气和协作的精神,在代码的世界里追寻更多光亮,在人生的旅途上绽放璀璨光彩。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来源:马陵中学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