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智慧农业绘“丰”景 ,特色产业促振兴
初冬时节
宿城的田间地头
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从陈集麦田的智慧播种
到龙河大蒜的绿色革新
再到蔡集葡萄的甜蜜飘香
宿城正以科技为笔、以生态为墨
在广袤大地上
描绘出一幅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画卷
陈集镇一处麦田里
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七八名工作人员默契协作
将麦种与肥料精准调配后
通过配套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
开展一体化播种作业
科技加持下,播种精度大幅提升
切实推动秋播工作提质提效
“我们早上正常是6点钟开始播,到下午5点左右结束。一天100多亩,因为配备这个北斗导航,省时又省工。”农机手阮彩胜说。
这片田地由宿迁市维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今年共种植1100亩左右小麦。“这几天天气晴好,我们抓紧播种,投入十多台拖拉机,四五天就能完成。我们选用的小麦品种是当地中江种业研发的‘江麦186’‘瑞华549’等,预计亩产都在一千三四百斤。”宿迁市维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维强介绍,为全力提升作业效率、保障播种质量,合作社近两年给所有拖拉机都配套了北斗导航设备。
眼下正值小麦播种关键期
科技赋能让播种既高效又精准
为来年丰收筑牢基础
据了解
今年宿城区小麦种植面积达39万亩
截至目前
全区小麦播种面积已超过25万亩
播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龙河镇一处大蒜播种田地里
种植户卓广成正在为他刚播种的大蒜
覆盖上新型地膜
与往年不同
今年他使用了一件特殊的“白色外衣”
——全生物降解地膜
“以前用的地膜很难收拾干净,得花钱请工人一点点捡,就算这样,地里依然有残留。”卓广成说,今年统一申请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这种新型地膜覆盖期限是180天,之后就会自动降解掉,不用再花钱请人去捡拾了。
在种植大蒜、西瓜等作物时,地膜覆盖虽能保温保墒,但传统塑料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残膜在土壤中难以分解,不仅破坏土壤结构,还影响作物生长,成为困扰农户多年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全区大力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这种新型地膜在使用期满后会自动分解,既省去了回收环节,又能保护土壤健康。“大蒜种植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之后,我们也会按月跟踪调查使用情况。全生物降解地膜跟普通地膜相比,它的保温性能以及对大蒜生长有没有影响,这些我们都会重点关注。”宿城区园艺技术推广站农艺师耿婷说。
从“白色污染”到“绿色革命”
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
不仅解决了农田的“老大难”问题
更迈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坚实一步
最终实现农业增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葡萄一串串挂在架子上,又大又红,尝起来香脆可口,味道真的很棒!”游客朱曼说道。
据小杨哥农业负责人杨美珠介绍,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正是小杨哥农业新引进的葡萄品种“浪漫红颜”。该品种从九月中旬上市,目前仍在销售,亩产约三四千斤。此外,“金之星”葡萄也在9月中旬同步推出,目前持续供应。小杨哥农业一共种植葡萄240余亩,其中包括100多亩“阳光玫瑰”,形成了多元化、阶梯式的种植布局。采摘期从7月“阳光玫瑰”率先上市,一直持续到11月底的“浪漫红颜”,通过错峰销售有效拉长了产品供应周期,增强了市场稳定性。
随着品种持续优化
与种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这座葡萄园正逐步成为
蔡集镇特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动能
![]()

![]()
智慧农业
绘就的是丰收之景
更是希望之景
陈集的“智”、龙河的“绿”、蔡集的“甜”
共同构成了宿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宿城正朝着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
目标稳步迈进
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来源:宿城在线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