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运河名镇!宿迁洋北镇风起大运河,业聚新港城
这座城市的起点,源于一个港口的诞生。
这座城市的发展,根植于临港产业的壮大。
这座城市的血脉,传承着“因港而兴、依港而强”的基因,培育出“港城融合、加速奔跑”的沃土。
五年来,依托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广阔舞台,洋北街道在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抢抓机遇、精准发力,书写“四个宿城”建设的洋北篇章,迎来了携手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洋北镇紧紧抓住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两纵八横”路网互通建设,公路总里程32.8公里。加快完善“公水铁”立体联运路网布局,为承接资源溢出、物流运输、深度融入园区打开了窗口。大交通格局的形成,既加快了洋北融入园区、融入市区的步伐,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流、车流和物流。目前,辖区物流规上企业已达12家,服务业规上企业达到18家。港城融合,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洋北正快步迈向大城、大港、大枢纽时代。
风起大运河,业聚新港城。该镇以服务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攻坚,为建设临港特色精致城市增添强劲动力。围绕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物流运输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推进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累计完成引资额2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近200亿元。落户企业总数78家,规上企业37家,三产结构由五年前的49:27:24优化为11.8:32.3:55.9。洋北,已经成长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集成改革的先行地。
近年来,洋北街道实施农房搬迁5342户,七里新村、荣昌小区等大型社区相继建成,街区环境大力度治理、老旧小区全面改造,违法建设深度治理,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文体中心、仙女湖公园、湿地公园、大槐树公园……随着这些‘美丽因子’的持续注入,洋北街道产城共融、景城共生、人居共享的新城市形象呼之欲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港城正一步一个脚印从愿景变成现实。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空间足够开敞、公共交通便捷、特色充分彰显”的要求,精心设计“城市客厅”和“城市阳台”,最大限度保留“大运河、古黄河和大槐树”文化底色,保护好天际线、水岸线。突出临港亲水,推进运河岸线综合整治,形成“十里岸绿、港秀城美”的“洋北样板”;突出城市生活基本功能打造,布局好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生动的实践打造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品质家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幸福港城的独特魅力。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深入社区农户3568人次,走访群众6561户,解决问题192个,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径。项目聚力,密织党建服务民生“一张网”。“党建+群建”“党组织+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党旗添光彩”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呈现出党群同心、全民同行的新气象。
乘长风而奋起,应大势而作为。如今,新时代临港新城建设已经落地生根,这座活力四射的临港新城,正张满风帆,全力打造成为港口、产业、城市统筹融合发展的和谐生态新港城,向着全域美丽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来源:宿迁日报